相關程度積分最高的搜尋結果  第 1-10 筆,共 27 筆搜尋結果,共花了 0.010 秒
  • 黑冠鵑隼

    Aviceda leuphotes

    稀有過境鳥,分別於1999年及2000年秋天的遷移季在屏東墾丁紀錄到。分布於南亞、中南半島及中國華南地區,冬季遷移到斯里蘭卡及印尼。生活於山麓、丘陵、山區森林、草坡、林緣及農田環境,在樹上棲息,飛行時不時鼓翼後雙翼平展滑翔,常單獨在空中盤旋。警覺性高,不易接近。在樹林間或地面覓食,食物以昆蟲為主,兼食鼠、蜥蜴、蛙及蝙蝠。
  • 黑翅鳶

    黑肩鳶

    Elanus caeruleus

    金門不普遍的留鳥,在台灣的狀態有待持續觀察,1998年3月首次出現於台北貢寮,而2001年春則開始在嘉義鰲鼓繁殖。廣布於亞洲、非洲及南洋群島。生活於疏林地帶,常停棲於電線或樹頂觀望,看到獵物出現則衝出捕捉,也會在空中定點振翅找尋地面的獵物,食物包括齧齒類、爬蟲類、小鳥及昆蟲。在空中滑翔時,雙翼上揚呈「V」字形。
  • 東方蜂鷹

    蜂鷹、鵰頭鷹、鳳頭蜂鷹

    Pernis ptilorhynchus

    不普遍的留鳥及普遍的過境鳥,出現在中、低海拔山區的闊葉林,過境時會出現在平地樹林。在樹林間覓食,很少出現在空曠處,晴天的上午則會在空中做短暫盤旋;有時會以直線滑翔的方式穿越山谷。停棲於樹上尋找蜂巢,發現後就飛落在蜂巢上,嘴腳並用的破巢啄食;也會在地面步行尋找昆蟲巢穴。嗜食蜂蛹及其幼蟲,兼食白蟻、蜥蜴、蛙及小鳥等。
  • 白腹海鵰

    Haliaeetus leucogaster

    迷鳥,出現於海岸及濕地,分布於印度、中國東南沿海、南洋群島及澳洲熱帶海邊的猛禽。棲息於海邊的岩石或高大樹木上,在海岸、濕地或離岸不遠的海面上空盤旋找尋食物,發現接近水面的獵物即斜向俯衝至水面,向前伸出腳爪,觸及獵物後順勢往後一帶將獵物提出水面,鼓翼升空至安全處進食。食物以魚及海蛇為主,兼食蛙、蜥蜴及腐肉。
  • 栗鳶

    Haliastur indus

    迷鳥,出現於海岸、河口濕地,分布於印度、中國南海、印尼、菲律賓群島及澳洲熱帶海邊的猛禽。飛行時振翅深而緩慢,長而寬的雙翼適合在空中盤旋,以找尋死屍及食餘。主要為腐食性,會低飛至水面以爪撈起食物,也會衝向成群棲息的水鳥,尋找其中的弱病者下手,偶爾也獵取魚、蟹、螺貝、鼠、蜥蜴、蛙等,得手獵物就在空中進食,以防被搶走。
  • 東方澤鷂

    白腹鷂、澤鵟、東方澤鵟

    Circus spilonotus

    稀有的冬候鳥及不普遍的過境鳥,出現於海邊、池塘、草原、農田等濕地。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、中國東北及日本,冬季遷移至華南、中南半島及菲律賓。夜棲於草叢中,日出時即低飛巡弋於沼澤上空,發現獵物時先定點飛行,再垂直撲擊。常驚起水鳥群,找出傷病者下手。獵食以鼠類為主,兼食水鳥、蜥蜴及昆蟲。中午時常於地面、草叢或獨立樹上棲息。
  • 禿鷲

    Aegypius monachus

    稀有冬候鳥,出現於平地開闊的砂石河床地帶。分布於歐、亞大陸,東亞族群繁殖於中國東北、蒙古,東季遷移至中國華中、華南及朝鮮半島。單獨活動,夜棲於懸崖樹上,清晨棲息於空曠的河床上理羽,中午氣溫上升後則隨著熱氣團盤旋至高空直到黃昏,以目視尋找動物死屍,活動範圍涵蓋甚廣。在河床上覓食屍體腐肉,很少攻擊活的動物。
  • 鵲鷂

    花澤鵟

    Circus melanoleucos

    稀有的過境鳥,出現於平原濕地。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、蒙古、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,冬季遷移至菲律賓、華南、中南半島及印度。翼狹長,適應強風環境;臉具顏盤,耳孔不對稱,可集音及定出聲音來源;腳細長,適合在草澤間獵食。直線低飛於濕地草原上空,也會停棲在柱子上等待獵物出現,食物包括鼠、蜥蜴、蛙、小鳥及昆蟲。
  • 日本松雀鷹

    Accipiter gularis

    稀有的冬候鳥及不普遍過境鳥,過境期出現在固定的遷移路徑上。繁殖於西伯利亞、中國的東北和華北、韓國及日本,冬季遷移至中南半島、印尼及菲律賓。出現在平地樹林及丘陵地的疏林或空曠地區,隱匿在高樹枝的樹葉間觀察四方,一發現獵物就飛出追捕,逼近獵物時會將身體仰起,伸出細長的爪抓住獵物;也會捕食地面及停在樹枝上的小鳥或昆蟲。
  • 赤腹鷹

    Accipiter soloensis

    普遍的春秋過境鳥,為過境數量最多的猛禽。繁殖於中國東北、華南及朝鮮半島,冬季遷移至中南半島、印尼及菲律賓。在過境期清晨,常棲立於林緣樹枝上觀察地面獵物的出沒,隨即俯衝落地捕食;食物以昆蟲、蛙及蜥蜴為主。繼續遷移者則於曙光一現,即飛起聚集於熱氣團處盤旋升空而形成「鷹柱」,升到足夠高度後,即朝同一方向滑翔離地。
<123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