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程度積分最高的搜尋結果  第 41-46 筆,共 46 筆搜尋結果,共花了 0.000 秒
  • 磯鷸

    Actitis hypoleucos

    出現於河口、海岸、沼澤、溪澗及湖邊的普遍冬候鳥,停留時間長,幾乎終年可見,但6月至7月紀錄最少。很少高飛,常輕鬆拍動翅膀在水面上空滑過。單獨棲息於河床石塊、船舷或堤防上,除遷移外很少成群活動。單獨活動,沿水邊快速行走覓食,食物以昆蟲為主。頭部不時上下點動,行進及停止時尾部會上下擺動。如果有同類接近活動領域,會將其驅離。繁殖於西伯利亞、滿洲及日本。雌雄鳥同色。 詳全文 >
  • 琵嘴鷸

    匙嘴鷸、勺嘴鷸

    Eurynorhynchus pygmeus

    繁殖於俄國東北海岸地帶,築巢於湖泊、草澤邊等長有少數苔蘚、柳及草的沙地。於南亞及中南半島越冬,遷移時會在台灣過境,主要出現於河口及海岸濕地。經常混於體型相似的紅頸濱鷸群中,因此不容易觀察。覓食時會以匙狀嘴在泥灘上左右掃動,以蠕蟲為食。全球數量不到3,000隻,名列「瀕危」鳥種,主要威脅來自繁殖地受到破壞,以及遷徙中繼站、越冬棲地的喪失等。
  • 諾氏鷸

    小青腳鷸、諾曼氏青足鷸

    Tringa guttifer

    全球數量不到1,000隻,極為稀有的過境鳥,繁殖於西伯利亞太平洋岸及庫頁島,遷移及越冬區則尚未完全明瞭,遷移季時在台灣偶爾可觀察到,冬季出現在南亞及中南半島。出現在河口、海岸泥灘及低地沼澤,有時也會到濕草地、鹽田及稻田。喜於退潮時在潮水線活動,喜食蟹類,會將大型蟹的腳甩斷,分別再將各部位吃掉,兼食昆蟲、貝類及小魚。
  • 半蹼鷸

    Limnodromus semipalmatus

    繁殖區在西伯利亞、蒙古,以及黑龍江高草原和草原森林帶的大片淡水濕地。越冬區主要在東南亞,在台灣過境期為秋季8月及春季4月、5月,出現在隱密的海岸,特別是河口及潮間帶泥灘、潟池、潮溝及鹽田。常在淺灘、水坑邊的積水草叢中覓食,動作優雅,以漫步方式將嘴伸入水中點水,有時以嘴左右掃動覓食;主要以昆蟲幼蟲及小蠕蟲為食。
  • 紅腰杓鷸

    黦鷸

   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

    單獨或小群出現於冬季及遷移季。飛翔迅速,常活動於休耕的田地或沼澤,主要食物為螺類及鞘翅目昆蟲。繁殖於俄國東部及蒙古東北,營巢於開闊的苔蘚或過渡高原濕地、苔蘚-地錢高原濕地與濕草原,以及小湖的沼澤岸邊。非繁殖季則生活在海岸,出現在河口、紅樹林沼澤、鹹水草澤及潮間帶,特別是有許多海草的地方。
  • 白腰杓鷸

    大杓鷸

    Numenius arquata

    不普遍的冬候鳥,9月至翌年5月出現於河口潮間帶、河岸及泥灘,常在西海岸聚成大群。繁殖於歐亞大陸,東亞族群冬季會遷移至日本、中國南部、中南半島及南洋群島。成群棲息於水邊、沙灘,有時也會出現在乾燥地區。在灘地上行動從容,以長嘴插入泥中啄出蟹類,再甩落在腳後食入,兼食昆蟲、螺貝、水生無脊椎動物、小魚及植物漿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