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斑鴴Pacific Golden Plover

書本大小15x21公分

攝影/繪者:王健得
    • 科別: 鴴科 Charadriidae
    • 屬別: 斑鴴屬
    • 學名: Pluvialis fulva
    • 鳴聲: 飛行時,常發出哨音般音色圓潤的「嘟咿、嘟咿」聲。
    • 別名: 太平洋金斑鴴
    • 身長(公分): 36
    • 食性:
    • 棲地:
    • 遷徒狀態: 普遍冬候鳥
    • 群聚性: 中群、大群
    • 飛行:飛行時連續振翅且幅度深,路徑呈直線,成群在空中飛行時看起來振翅從容,具有明顯的編隊飛行。
    • 連結網址

    台灣鳥類全圖鑑

    於8月至翌年5月出現於海邊、河口、沼澤地及近海農地與牧場。成群在空中飛行時振翅從容,明顯的編隊飛行;會與其他岸鳥混群在泥灘活動,覓食動作優雅,慢走幾步低頭啄食,再抬頭觀察四周。由土中啄起整條蠕蟲吞入,也啄食昆蟲。非繁殖羽的保護色極佳,成群在收穫後的稻田及泥灘地棲息,靜立不動如小土堆,等走近時鳥群驚飛後,才發現牠們的存在。

    台灣都市賞鳥圖鑑

    金斑鴴為台灣普遍、規律的冬候鳥及過境鳥,8月起陸續抵台,此時為非繁殖羽,翌年5月離開時,已換成繁殖羽,夏季仍有少數個體滯留台灣。繁殖期在5至7月間,在亞洲及阿拉斯加北極圈附近的凍原繁殖,在苔原上撥出一個淺窪,有時會鋪有地錢、乾草等。一窩產卵約4 枚,親鳥分擔孵卵約25至30天。雛鳥為早熟型,當羽毛一乾就可行走,在雛鳥孵出的第1週雌鳥負責替雛鳥保暖,而雄鳥負責在附近警戒。繁殖期的雄鳥會向雌鳥或其他雄鳥做出「魚雷衝擊」的示威動作,先快速追著對手,接近時頭會向前伸越放越低,背部的羽毛漸漸聳起,直到對手退讓;在度冬區偶爾也會看到某些鳥正在練習這種動作。繁殖時,當雛鳥一孵出,親鳥就會將卵殼銜到遠處丟棄,避開掠食者的注意。當地面掠食者接近時,親鳥會做出「擬傷」的動作將危險引開;若出現空中的掠食者,則會飛起加以驅逐。所有的鳥在8至9月間飛離繁殖地,南下度冬。遷移時牠們通常需要飛越大洋、大片森林及空曠山區,甚至一口氣要飛7000公里。

    鑑別重點
    .雌雄同色,季節體色相異。
    .非繁殖羽,背面灰褐色,羽緣金黃色,眉斑土黃色。嘴黑色,腳暗褐色,眼黑色。
    .繁殖羽,頭至背為黑色帶金色的斑點,尾羽為黑褐色有灰白色的橫帶,額為白色,經眉至腹部有白色曲線帶,白色下方的喉至腹為黑色。

    分布區域

    平原溼地

    亞洲太平洋及阿拉斯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