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足鷸Common Greenshank

書本大小15x21公分

攝影/繪者:林勝惠
    • 科別: 鷸科 Scolopacidae
    • 屬別: 鷸屬
    • 學名: Tringa nebularia
    • 鳴聲: 飛行時常發出響亮連續的3-4音節「盔盔盔」的哨音叫聲,為水鳥中少數可用鳴聲輕易辨別者。
    • 別名: 青腳鷸
    • 身長(公分): 35
    • 食性:
    • 棲地:
    • 遷徒狀態: 普遍冬候鳥
    • 群聚性: 小群、大群
    • 飛行:飛行時雙翼持續的鼓動,路徑呈一直線,腰部的白色斑紋非常明顯。
    • 連結網址

    台灣鳥類全圖鑑

    規律普遍的冬候鳥,於8月至翌年5月出現於海濱、河口及沼澤地等水域。飛行時雙翼持續鼓動,路徑呈一直線,白色腰部很明顯。常單獨或數十隻成群活動,也會與其他岸鳥混群,覓食於淺水中或水邊,以穩定的步伐前進;也會迅速靈巧的追捕小魚群。在越冬地覓食活動不分日夜,漲潮、退潮時最活躍,滿潮時會群聚在空曠高地棲息。繁殖於西伯利亞。

    台灣都市賞鳥圖鑑

    為規律而普遍的冬候鳥,主群在每年8月抵台,到了翌年5月陸續離開,盛夏時節仍有少數尚無繁殖能力的亞成鳥個體滯留。常常單獨或以數十隻成群活動,也會與其他岸鳥混群活動。繁殖時,雄鳥會在巢附近的枯樹等高處守望,如果有危險會發出警戒聲,雌鳥會伏在巢上靠保護色掩護,有時也會飛出巢穴,做出誘敵的行為:牠會跑到入侵者前面,張開尾羽露出大塊白色的腰部,或是在入侵者附近半張尾羽的飛一小段路,接下來則開始憤怒的尖叫並佯攻入侵者,有時會在巢附近做出各種雙翼上揚、下垂及跳躍等動作,或直接俯衝入侵者。本種繁殖於西伯利亞,繁殖期為5至7月,營巢於森林中的空地、樹木稀少的沼地、高地苔原沼澤及滿布礫石及地錢的地面,會在石塊間、樹根旁撥出一個淺窪為巢,巢位會連續使用2至3年。一窩產卵3至4枚,雌雄分擔孵卵23至26天,雛鳥為早熟性,由親鳥帶領下自行覓食,在孵出後1週仍需要親鳥保暖,經過25至31天可以長程單飛。通常在7至8月間飛離繁殖地南遷度冬。

    鑑別重點
    .雌雄同色,季節羽色略異,台灣常見為非繁殖羽。
    .非繁殖羽頭灰白,有許多黑色細縱斑,頸部灰白色無縱斑,背部深灰褐色,有黑白斑紋,腹白色。嘴稍向上彎、灰黑色,腳長、灰綠色,眼黑色。
    .繁殖羽,頸灰白,有許多黑色細縱斑,背淺灰褐色。

    分布區域

    海岸河口

    歐、亞、非及澳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