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頸斑鳩Spotted-necked Dove

書本大小15x21公分

攝影/繪者:林勝惠
    • 科別: 鳩鴿科 Columbidae
    • 屬別: 斑鳩屬
    • 學名: Streptopelia chinensis
    • 鳴聲: 發出由高變低的低沉「咕-咕嚕嚕嚕-咕」聲,經常連續多次。
    • 別名: 斑頸鳩、斑鴿(台語);古又名:鵓鴣、斑鳩、鳩、斑佳、搏穀、鳺鴀唐詩1
    • 身長(公分): 30
    • 食性:
    • 棲地:
    • 遷徒狀態: 普遍留鳥
    • 群聚性: 單獨或小群
    • 飛行:飛行呈直線,通常離地不高,振翅不快。
    • 連結網址

    台灣鳥類全圖鑑

    單獨或成鬆散的小群活動,經常棲息在電線或屋頂上,也常飛落在地面漫步覓食,頭低下不停啄食。受到驚嚇時,會慌忙振翅飛起,發出「撲撲撲撲」的揮翅聲音,然後停在不遠處觀望動靜;發覺沒有威脅時,又會落到地面活動。如果沒有獵捕壓力,則不很怕人。食物以穀類為主,但也會攝取其他植物的種子。飛行呈直線,通常離地不高,振翅不快。繁殖期為2月到7月,經常可在住宅區見到雄鳥的展示飛行:先從一個制高點突然用力拍翅垂直升高,然後將雙翼前伸、尾羽張開滑翔到另一個制高點。對雌鳥進行緩慢的鞠躬展示時,會將珠頸羽毛豎起。築巢於大樹上,巢材為小樹枝及枯葉,巢為盤狀。每窩產卵約2枚,由雙親輪流孵卵14-16天,幼雛在孵出後14-15天長成離巢。雌雄鳥同色。

    台灣都市賞鳥圖鑑

    斑頸鳩喜好生活於海拔1700 公尺以下,周圍有開闊地的樹林中。以低海拔之平原、丘陵地帶最為普遍,也常見於都市公園及行道樹,或高海拔的山地農場附近。當牠受到驚嚇時,會慌忙振翅飛起,發出「撲撲撲撲」的揮翅聲,停在不遠處觀望,發覺沒有威脅時又會落到地面活動。如果沒有獵捕的壓力,則不怕人。牠的食物以穀類為主,但也會攝取其他植物的種籽。在台灣的繁殖期為2至7月,築巢於大樹上,巢材為小樹枝及枯葉,巢為盤狀。每窩產卵約2枚,由雙親輪流孵卵14至16天,幼雛在孵出後14至15天長成離巢。繁殖期時常可在住宅區見到雄鳥的展示飛行,牠會先飛到一個制高點,像是路燈或行道樹頂等地方,然後突然大聲用力拍翅垂直升高,接著將雙翼前伸、尾羽張開滑翔到另一個制高點。當雌鳥出現在面前時,牠則開始緩慢的鞠躬展示,並且將珠頸羽毛豎起。

    識別重點
    ● 雌雄同色。
    ● 後頸有黑底白斑的頸輪。
    ● 翼淡褐色有白色鱗狀紋。
    ● 尾羽張開時兩側尾端可見白色。
    ● 嘴暗褐色、眼黃色、腳紫紅色。

    唐詩鳥類圖鑑

    珠頸斑鳩體型肥胖,身長約30公分,暗褐色的細嘴先端呈小鉤狀,頭小,鼠灰色,短腳紫紅色,後頸至頸側黑色,上有白色斑點。背至尾羽灰褐色,尾羽外側黑色,末端白色,翼淡褐,羽緣稍淡,腹面淡葡萄紫,脅淺灰色。常發出咕-咕咕之聲。雌雄鳥相似。主要棲息於平地至低海拔的樹林中,在地面或樹上覓食,以穀類種子、果實為主食。性群棲,直線飛行快速,多築巢於樹上。

    【唐詩】吏舍跼2終年,出郊曠清曙3。楊柳散和風,青山澹吾慮。依叢適自憩,緣澗還復去。微雨靄芳原,春鳩鳴何處?樂幽心屢止,遵事4跡猶遽5。終罷6斯結廬,慕陶直可庶7。────韋應物〈東郊〉
    【註解】
    1. 鳺鴀:音膚浮。
    2. 跼:音局,拘束。
    3. 清曙:清晨。
    4. 遵事:遵守公務規定。
    5. 跡猶遽:指行跡還不能放鬆自適。
    6. 終罷:終有一日會辭官歸隱。
    7. 慕陶直可庶:羨慕陶潛結廬而隱的心願就可達成。
    【另見】
    元稹〈春鳩〉:春鳩與百舌,音響詎同年。
    李白〈白鳩辭〉:白鳩之白誰與鄰,霜衣雪襟誠可珍。
    李端〈題元注林園〉:乳鵲眄巢花巷靜,鳴鳩鼓翼竹園深。
    韓愈〈過南陽〉:行子去未已,春鳩鳴不停。
    張籍〈山中酬人〉:山中日暖春鳩鳴,逐水看花任意行。
    溫庭筠〈早春滻水送友人〉:鴨臥溪沙暖,鳩鳴社樹春。

    古代以鳩為名的鳥兒種類繁多,《爾雅》早已明白指出「鳩類非一」,其名眾多。所謂的種類繁多,不僅僅是鳥種多,還涵括不同科屬的鳥類。《全唐詩》共有六十三首詩提及鳩,而本篇所要介紹的,主要是與我們今日所見的「斑鳩」同類的鳥種。
    《禽經》張華注指出,斑鳩的「斑」一作班,有次序之意。據傳斑鳩母鳥哺育一群幼雛時,為了公平起見,如果早晨是由上而下餵食,黃昏時則改由下而上餵食,故名「班鳩」。陸璣則說斑鳩的體型,比起灰色而頸上無繡紋的鵓鳩來得大,由於其頸項上有繡紋斑斑,因此而得名。以上所說的斑鳩屬於小種鳩,《詩經》〈曹風‧鳲鳩〉篇:「鳲鳩在桑,其子七兮」中提到的「鳲鳩」就是這種鳥兒,蘇轍注云:「鳲鳩之哺其子,平均如一。」此外,這種斑鳩也屬於「一宿之鳥」,專一於所宿之木,甚少移棲他樹,因此被視為誠實篤厚及孝順之鳥。
    斑鳩又有桑鳩、乳鳩、鵓鳩、撥穀、孚鳩等十多個別稱。李時珍總括說「鳩」、「鵓」是象其聲,而「斑」、「錦」是指其羽色而言。除錦斑外,還有灰羽者,體型上也有大、小之分。其中,灰色的小鳩及斑點如梨花的大鳩不善鳴,只有頸項下有真珠斑的斑鳩聲大且善鳴,可以用作鳥媒以誘捕野鳩,中醫也常用以入藥及食補。

    宋詞鳥類圖鑑

    珠頸鳩與金背鳩一樣,頸側都有一布滿白點的黑色塊斑,故名。全身褐紅色,長尾外側與尾端白色,雌雄同色。常於樹上或地面啄食,以穀類種子、果實、漿果為主食。性群棲,直線飛行,速度甚快。會重複發出悅耳的咕咕聲,所以與杜鵑一樣,一名布榖。築巢於樹上,育雛時,會先將食物半消化後吐出再餵食,是台灣特有亞種留鳥。

    【宋詞】樹頭初日鵓鳩鳴,野店山橋新雨晴。 短褐1無泥竹杖輕,水泠泠,梅片飛時春草青。 ────陳克〈豆葉黃〉
    【註解】 1. 短褐:粗布所織成的短衣,指古時平民或窮人的衣服。
    【另見】
    何夢桂〈蝶戀花〉:漠漠輕雲山約住,半村煙樹鳩呼雨。
    吳潛〈阮郎歸〉:軟風輕靄弄晴暉,鵓鳩相應啼。
    吳潛〈滿江紅〉:椿菌鳩鵬休較計,倚空一笑東風裡。
    李演〈醉桃源〉:寒薄薄,日陰陰,錦鳩花底鳴。
    陸游〈臨江仙〉:鳩雨催成新綠,燕泥收盡殘紅。
    黃公紹〈望江南〉:油菜花間蝴蝶舞,刺桐枝上鵓鳩啼。
    趙以夫〈二郎神〉:拚酩酊,斷送春歸,恰好聽鳩呼婦。
    劉辰翁〈臨江仙〉:青鳩啼雨外,閒聽寺中聲。

    古代以鳩為名的鳥種類繁多,《爾雅》即明白指出「鳩類非一」,而且還包括不同科屬的鳥類。本篇所介紹的,是與我們今日所見的斑鳩及紅鳩同類的鳥種。這種鳩鳥在古代隨處可見,所以詩文中常常提及。
    鳩鳥體型大小不一,斑鳩屬於大型鳩,「斑」意指這種鳥頸項有繡文斑然,一稱錦鳩。漢《方言》等稱之為鳻鳩,音近閩南語的「粉鳥」。斑鳩的「斑」一作班,晉張華注《禽經》指「班」有次序之意,據說班鳩在哺育幼雛時,往往早晨由上而下餵食,黃昏則由下而上餵食,以示公平,故名「班鳩」,又作「辨鵴」。一說鵓鳩的體型較斑鳩為小,屬於小型鳩,灰色,頸上沒有繡斑。鵓為狀聲語,用以形容此種鳥鳴叫的聲音,指的應該是今日的紅鳩。只是紅鳩的鳴聲不如斑鳩響亮。
    鳩聲慈念,被視為慈孝之鳥。古人說鳩鳥是「一宿之鳥」,不隨便更換棲所,具有篤厚孝順之質,因此一向為人所喜愛。
    鳩的別稱眾多,包括鵓鴣、乳鳩、斑佳、搏穀、鳺鴀、桑鳩、孚鳩、祝鳩等十餘個,不過後人大多以斑鳩或鵓鳩泛稱。李時珍進一步指出灰色小鳩及斑如梨花點的大型鳩都不善鳴,只有頸項下有真珠斑者,聲大能鳴,可以作為誘捕野鳩之鳥媒,而且藥效最好。

    分布區域

    平地至中海拔

    南亞、東亞及東南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