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卷尾Black Drongo

書本大小15x21公分

攝影/繪者:王健得
    • 科別: 卷尾科 Dicruridae
    • 屬別: 卷尾屬
    • 學名: Dicrurus macrocercus
    • 鳴聲: 平時叫聲為粗啞的「呷啾、呷啾」,繁殖期鳴唱稍具旋律,夾雜若干破嗓的「呷啾」聲。
    • 別名: 黑卷尾、烏秋、卷尾、烏鶖(台語);古又名:鷑鳩、鵧鷑宋詞1、批鵊鳥、批頰、祝鳩、烏臼鳥、鴉舅。
    • 身長(公分): 30
    • 食性:
    • 棲地:
    • 遷徒狀態: 普遍留鳥
    • 群聚性: 單獨、小群
    • 飛行:飛行能力強,速度快,飛行路徑呈很淺的坡浪狀,馭空能力很好,飛行中能夠急停及以小角度變換方向。
    • 連結網址

    台灣鳥類全圖鑑

    常單獨或小群停立在農田附近的電線、樹枝上,或棲於牛背上,見到牛吃草及犁地時驚起的昆蟲會靈巧飛捕攝食,也喜歡在剛犁過的田地上啄食。飛行路徑呈很淺的波浪形,馭空能力很好,速度快,飛行中能夠急停及以小角度變換方向。繁殖期領域性很強,常攻擊經過的人及動物,也會連續追擊飛過領域上空的大型猛禽,直到其飛離才罷休。繁殖期為4月至7月,築巢於樹上或電線桿上,巢為碗狀,巢材為芒草花穗、草莖、樹葉、蜘蛛絲,內墊羽毛。巢體積很小,抱窩時親鳥大半個頭尾都暴露在外,每窩產卵3-4枚,親鳥輪流抱卵約15-16天,雛鳥經過約4周長成離巢,離巢後仍接受親鳥照顧數周後才獨立生活。雌雄鳥同色。

    台灣都市賞鳥圖鑑

    通常是單獨或是小群的活動,常停立於農田附近的電線、樹枝上,或棲於牛背上。見到牛吃草及犁地時驚起的昆蟲,會靈巧的飛捕攝食,食物種類包括蜻蜓、蚱蜢、蝴蝶、甲蟲等,也喜歡在剛犁過的田地上啄食。大卷尾繁殖期領域性很強,會攻擊經過附近的人、機車騎士、動物,甚至體型比牠大很多的大冠鷲或黑鳶等猛禽。發現有飛過牠領域上空的大型猛禽時,會從下方奮力振翅衝上去進行空中追擊,牠可以繞著猛禽做連續好幾回合的攻擊,直到猛禽飛離領域才罷休,被攻擊的鳥掉下幾根羽毛是很常見的事。

    鑑別重點
    .雌雄同色。
    .全身黑色具光澤。
    .尾羽長,深分叉
    .嘴、腳、眼均為黑色。
    .幼鳥腹面帶灰色,有白色斑紋。

    唐詩鳥類圖鑑

    體型中等,嘴型強健,先端略向下鉤,具嘴鬚,有些種類具冠羽。翼形尖,雙腳短,長尾呈叉狀,尾羽末端外側略向上卷曲,故名卷尾,俗稱烏秋。體羽純黑或灰,雌雄相似。主要棲息於樹、竹林地帶,以昆蟲為主食。飛行能力特強,性好鬥,常追逐或攻擊其他鳥種,尤其是繁殖期,築巢於高樹或電線桿上,連大冠鷲之類的猛禽都退避三舍。

    【唐詩】村店月西出,山林鵯鵊1聲。旅燈徹夜席,束囊事晨徵2。寂寂人尚眠,悠悠天未明。豈無偃息心,所務前有程。────歐陽詹〈晨裝行〉
    【註解】
    1. 鵯鵊:音卑夾。
    2. 晨徵:徵通征,早行。
    【另見】
    袁鄭谷〈錦浦〉:憑君囑鵯鵊,莫向五更啼。
    盧延讓〈冬夜〉:樹上諮諏批頰鳥,窗間壁駮叩頭蟲。

    郭璞《爾雅注》形容此類鳥說:「小黑鳥,鳴自呼,江東名為烏舅,一名鵧鷑。」身形「小於烏,能逐烏」且「能啄鷹鶻烏鵲」,所以被誤以為是隼科的猛禽。由於三月即鳴,至曙乃止,又有「夏雞」一稱。李時珍認為,古代有名叫「喚起」的催明之鳥,指的大概就是這種鳥,並進一步說明此鳥「大如燕,黑色長尾有歧,頭上戴勝,所巢之處,其類不得再巢,必相鬥不已。」指出卷尾尾巴分叉及頭上戴飾的特徵,此卷尾種類應為大陸的「髮冠卷尾」。《通志》則說這種鳥形似八哥,無冠而長尾,多在山寺廚檻間活動,所指應為台灣也常見的「大卷尾」。
    卷尾的俗名「烏秋」,其實是古名「烏舅」的一音之轉。烏舅一名,除了取自其叫聲外,《爾雅翼》〈釋隼〉還依字面解釋,指出因為這種鳥與烏鴉羽色相同,雖然身形小於烏鴉卻能啄逐烏鴉,當然是烏鴉的舅舅才有此膽量,所以稱為「烏舅」或「鴉舅」。
    《荊楚歲時記》云:「四月有鳥,如烏鴻,先雞而鳴,云加格加格,民候此鳥鳴,則入田以為催人犁格也。」所說的鳥就是卷尾,古代農民將之歸類為與布穀及鴣鳩功能相近的農候之鳥。由於卷尾會在清晨時分先雞而鳴,擾人安眠,因此南朝樂府〈讀曲歌〉中有「打殺長鳴雞,彈去烏臼鳥」之句,〈烏夜啼〉中也說「可憐烏臼鳥,強言知天曙」。

    宋詞鳥類圖鑑

    大卷尾的黑嘴強健,嘴先端略向下鉤,具嘴鬚,全身黑羽富有光澤,尾羽長而末端分叉,末端外側略向上卷曲,故名卷尾,俗稱烏秋。雌雄羽色相似。常成群或單獨的棲息於平地至低海拔之樹林、竹林地帶,停棲在電線或牛背上,空中捕食昆蟲為主。飛行能力甚強,性好鬥,繁殖季時常在空中追逐包括猛禽在內的鳥種及攻擊人類。雲南、海南與東南亞等地區的留鳥,台灣特有亞種留鳥。

    【宋詞】雨霽風高天氣清,玉盤2浮出海,轉空明,小窗簾影冷如冰。愁不寐,獨自傍階行。情似浪頭輕,一番銷欲盡,一番生,無言惆悵到參橫3。人欲起,鵯鵊4幾聲鳴。         ────趙令畤〈小重山〉
    【註解】
    1. 鵧鷑:音並立。
    2. 玉盤:指月亮。
    3. 參橫:參指參星,出現在西方,參橫指天明。
    4. 鵯鵊:音卑夾。
    【另見】 洪咨夔〈滿江紅〉:最關情、鵯鵊一聲催,窗紗曉。

    由於對鵯鵊的認識有限,因此宋代以前的詩人對於這種鳥的描寫並不多。明《稗史彙編》提到王安石的詩「翳木窺搏黍,藉草聽批頰」時,指出「批頰,蓋鳥名,但不詳為何形狀耳。」批頰即鵯鵊,該書同時也說明這是「催明之鳥」,一名夏雞,顯示古人已漸漸了解這種鳥類的習性。
    江東稱鵯鵊為「烏臼鳥」,即今俗稱為烏秋的卷尾。因為「能啄鷹鶻烏鵲」,古人誤以為是隼科的猛禽。南人呼為「鳳皇皁隸」,是因為牠一身黑羽與逐鳥開道的特質,因此也被認為與烏鴉相類。由於與鸚鵡同為南方鳥類,又較凶猛,所以一名「鐵鸚鵡」。
    古籍中曾提及一種具有剪尾的燕子能以弱制強,可以打敗海東青這種猛禽,即元代詞家歐陽玄所寫「鷹房持獵回車駕,卻道海青逢燕伯」,說馴鷹出獵一無所獲,是因為遇到了燕伯而施展不開。這裡的燕伯並非指燕科鳥類,而是與燕子同為黑色且叉尾的卷尾科鳥類。尤其是繁殖期間,為了保護雛鳥,卷尾常常會追逐靠近繁殖領域內的鷲鷹。
    宋人梅堯臣「烏木臼樹頭鴉舅鳴」詩句,則使用鴉舅一名,這是因為卷尾體型比烏鴉小,但卻敢追啄烏鴉之故。范成大〈五月聞鶯〉「不及曉風鵯鵊子,迎春啼到送春時」,則是指出烏秋會由暮春啼至盛夏,使烏秋又具有送春鳥的特質。

    分布區域

    平原、淺山

    南亞及東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