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繡眼Japanese White-eye

書本大小15x21公分

攝影/繪者:王健得
    • 科別: 繡眼科 Zosteropidae
    • 屬別: 繡眼屬
    • 學名: Zosterops japonicus
    • 鳴聲: 飛行時會發出清脆而急促的「唧以—唧以—」聲,小群在樹端覓食時,會發出慵懶帶轉音的「讀咿—」聲;繁殖期常會在清晨時發出十餘音節的響亮鳴唱,單獨休息時,有時會唱出極富旋律的低吟。
    • 別名: 暗綠繡眼、青笛仔(台語);古又名:鶯、黃鳥、繡眼、流鶯、粉眼。
    • 身長(公分): 11
    • 食性:
    • 棲地:
    • 遷徒狀態: 普遍留鳥
    • 群聚性: 小群、中群
    • 連結網址

    台灣鳥類全圖鑑

    生活於平地至中海拔的疏林、田間樹籬及果園中,族群數量極普遍,市區的行道樹及公園都很常見,也會造訪都市陽台的盆栽。活躍於樹木或灌叢的枝葉之間,在非繁殖期常以數十隻成群活動,在山區則常與小型畫眉類混群。以花蜜、漿果、水果、樹芽等為食,也會獵取昆蟲及毛蟲。飛行速度快,喜成群飛行,個別路徑為不平滑的小波浪狀。雌雄鳥同色。

    台灣都市賞鳥圖鑑

    綠繡眼生活在海拔2100公尺以下之疏林,包括都市之行道樹、公園、庭院、鄉村之樹林,農田間的樹蘺及果園中。族群數量極為普遍,市區的行道樹及公園都很常見,也會造訪都市陽台的盆栽。在非繁殖期常以數十隻成群活躍於樹木或灌叢的枝葉之間,在山區時則常與小型畫眉類混群。

    鑑別重點
    .台灣的綠繡眼分屬兩個亞種,在本島的為普通亞種(Z. j. simplex),在蘭嶼、綠島則為蘭嶼亞種(Z. j. batanis),兩者區別不大,只是分布的區隔。
    .雌雄同色。
    .體色大致為黃綠色,眼周圍有一圈白色。
    .雙翼及尾褐色,腹面白色,尾下覆羽鮮黃色。
    .嘴尖細,腳灰青色,眼黑褐色。

    唐詩鳥類圖鑑

    綠繡眼身長約11公分,黑嘴小而尖,背羽黃綠色,眼黑色,眼周圍有白圈,故名。喉黃色,胸、腹污白色,尾下覆羽黃色,雌雄鳥羽色相似。善鳴唱,聲音細碎婉轉。常成群穿梭於平地至低海的樹林邊緣及公園地帶,能倒懸身軀以啄食昆蟲或吸食花蜜,飛行與移動迅速,常常只聞其聲而難見其形。築巢於樹椏間。

    【唐詩】打起黃鶯兒,莫教枝上啼。啼時驚妾夢,不得到遼西1。 ────金昌緒〈春怨〉
    【註解】 1. 遼西:遼河以西,今遼寧省西部,泛指唐人從軍的東北邊防重地。
    【另見】
    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間關鶯語花底滑,幽咽泉流水下灘。
    杜甫〈別房太尉墓〉:惟見林花落,鶯啼送客聞。
    岑參〈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〉:雞鳴紫陌曙光寒,鶯囀皇州春色闌。
    皇甫冉〈春思〉:鶯啼燕語報新年,馬邑龍堆路幾千。
    杜牧〈江南春〉:千里鶯啼綠映紅,水村山郭酒旗風。
    令狐楚〈思君恩〉:小苑鶯歌歇,長門蝶舞多。

    古人常常將鶯與黃鸝相混,原因大概是古人多以聲音或羽色來辨別鳥類,因此容易產生混淆。由今日的鳥類學知識得知,黃鸝科的鳥類飛行能力強,常成雙活動,大約是在春夏之交時出現;而黃鶯這類屬於繡眼鳥科與畫眉科的鳥類全是留鳥,一年四季都可見到,飛行能力差,可以見到牠們成群或混種一起覓食,而形成「流鶯」現象。
    杜牧〈江南春〉「千里鶯啼綠映紅,水村山郭酒旗風」二句曾引起評論界爭議,首先是明朝詩評家楊慎提出質疑:「千里鶯啼,誰人聽得?千里綠映紅,誰人見得?若作十里,則鶯啼綠紅之景,村郭樓台、僧寺、酒旗,皆在其中矣!」清朝何文煥則說,就算是將「千里」改作「十里」,也未必聽得著看得見,既然題目是〈江南春〉,江南地廣千里,千里之中處處有鶯啼與綠映,並不專指一處,為的就是泛說整個江南景色。
    若從鳥類學的角度來觀察,可知這是詩人如實描寫出這些鳥類喜歡成群活動的特性,牠們一般是好幾種鳥兒群體活動及覓食,直到覓食不到昆蟲或果實,才會快速從這棵樹流竄到那棵樹或從山野移轉到近人煙處,如此便形成了壯觀的流鶯現象。李商隱〈流鶯〉:「流鶯漂蕩復參差」及孫魴〈柳〉:「亂穿來去羨黃鶯」就是描寫此現象的代表詩篇。

    宋詞鳥類圖鑑

    多數種類眼周灰白色,故名,體型袖珍。體羽以橄綠色及黃色為主,細嘴略彎,翼短圓,腳力強健。綠繡眼是小巧可愛的群棲性鳥類,上體橄綠,下身灰白,喉與尾下黃色,性活潑喧鬧,於樹林間成群覓食小蟲、漿果與花蜜,從這樹群飛到那樹,形成流鶯現象。鳴聲悅耳婉轉,成為亞洲的籠中鳴禽。

    【宋詞】錦鱗繡羽,難傳愁態顰嫵。岸草際天,雲影垂絮。 人何許,謾1並欄倚柱。 煙光暮,悵榆錢2滿路,送春殢酒3,歡期幽會希遇4。 彩簫鳳侶,回首分攜處,雙臉吹愁雨。 無限語,再見時記否。       ────方千里〈垂絲釣〉
    【註解】
    1.謾:音慢,空自。
    2.榆錢:榆葉,榆樹的葉形圓如錢,故名。
    3.殢酒:殢音涕,殢酒即醉酒。
    4.希遇:希通稀,難逢。
    【另見】
    吳文英〈瑞龍吟〉:大溪面,遙望繡羽衝煙,錦梭飛練。
    吳文英〈雙雙燕〉:盡日向、流鶯分訴,還過短牆,誰會萬千言語。
    辛棄疾〈祝英臺令〉:斷腸片片飛紅,都無人管,倩誰喚,流鶯聲住。
    辛棄疾〈滿江紅〉:乳燕引雛飛力弱,流鶯喚友嬌聲怯。
    周邦彥〈瑞鶴仙〉:有流鶯勸我,重解繡鞍,緩引春酌。
    晏幾道〈更漏子〉:紅日淡,綠煙晴,流鶯三兩聲。
    晏幾道〈鷓鴣天〉:百花深處杜鵑啼,殷勤自與行人語,不似流鶯取次飛。
    晁補之〈西江月〉:流鶯過了又蟬催,腸斷碧雲天外。
    晁端禮〈小重山〉:午枕夢悠揚,流鶯聲喚覺,日猶長。
    陳允平〈應天長〉:流鶯喚夢,芳草帶愁,東風料峭寒色。
    陸游〈烏夜啼〉:小燕雙飛水際,流鶯百囀林端。
    無名氏〈鷓鴣天〉:枝上流鶯和淚聞,新啼痕間舊啼痕。

    杜牧「千里鶯啼」與張籍「歌聞數里鶯」詩句中描寫的是自然界中的流鶯現象。這種流鶯的體型,應與元稹〈表夏十首〉所寫「黃鶯正嬌小」同屬小型鳥種,而不是像黑枕黃鸝般的中型鳥類,才能輕巧地在花叢中穿梭,形成流鶯現象。
    這種千百成群的流鶯,從現今的鳥類學角度來觀察,其實大部分所描述的是屬於繡眼科、畫眉科、山雀科、鶯科等一年四季都可見到的留鳥,許多是混群從事覓食活動,動作迅捷,快速流竄各處,於是就形成了頗為壯觀的流鶯現象。
    進一步縮小範圍,我們可從唐人所寫的「流鶯拂繡羽」、「百囀宮鶯繡羽」及「繡羽花間覆」等詩句中發現「流鶯」具有繡羽的特色或別稱,再印證於宋人花鳥畫,終於確定〈枇杷繡羽圖〉及〈梅花繡眼圖〉所繪的禽鳥,就是今日屬於繡眼科的綠繡眼。
    綠繡眼生性活潑而喧鬧,於樹頂覓食小型昆蟲、漿果及花蜜,常見於林地、林緣、公園及城鎮。這種鳥採集體行動的覓食行為,從十來隻至數十隻不等,迅速地在樹叢中移動覓食,轉移陣地時,行動快速且伴隨著細碎而清脆的鳥鳴聲。描寫此種流鶯現象的宋詞,以歐陽修「天欲暮,流鶯飛到秋千處」、賀鑄「多謝流鶯,欲別頻啼四五聲」及辛棄疾「流鶯喚友嬌聲怯」為代表。

    分布區域

    遍布全島

    東亞及東南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