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臉鵐Black-faced Bunting

書本大小15x21公分

攝影/繪者:王健得
    • 科別: 鵐科 Emberizidae
    • 屬別: 鵐屬
    • 學名: Emberiza spodocephala
    • 鳴聲: 通常在有人接近時會發出若有若無的尖細「嘖—、嘖—」聲;開春後的晴朗之日,偶爾可聽到聲量不大、音階高且旋律宛囀多變的鳴唱。
    • 別名: 灰頭鵐
    • 身長(公分): 15
    • 食性:
    • 棲地:
    • 遷徒狀態: 普遍冬候鳥
    • 群聚性: 小群
    • 飛行:飛行路徑成不規則的小波浪。
    • 連結網址

    台灣鳥類全圖鑑

    分布普遍的冬候鳥,於10月至翌年5月出現在農田、公園、草原、灌木叢及闊葉林帶。以小群在草叢、灌叢間或地面活動,習性頗隱密,不時會抖動尾部,一見有人接近就驚飛入草叢,常會在瞬間看到尾羽兩側閃出的白色。雜食性,啄食草籽、穀物,也以昆蟲為食。在地面以跳躍方式前進,飛行路徑呈不規則的小波浪。繁殖於西伯利亞、中國及日本。

    台灣都市賞鳥圖鑑

    黑臉鵐為台灣普遍的冬候鳥,主群於10月抵台,約於翌年5月離去,但是盛夏時仍有零星罕見滯留的留鳥。生活於平地沼澤至海拔2500公尺山區的草叢、灌木叢、闊葉林帶,耕地、公園、苗圃,分布極廣。經常以小群在草原、灌叢間或於地面活動,頗隱密,不時抖動尾部,見到人接近時會驚飛躲入草叢中,可在瞬間看到尾羽兩側閃出的白色。雜食性,度冬期以啄食草籽及穀物為主,繁殖期則以昆蟲及幼蟲為食,包括甲蟲、蟬、蠅、蟻、毛蟲及蜘蛛等。在地面以跳躍方式前進。繁殖於西伯利亞、中國大陸及日本,繁殖期為5至7月,雌鳥在離地不高的樹杈、樹根或灌叢築巢,巢形為杯狀,巢材為草莖、草葉、細根,內襯以獸毛、細根。一窩產卵4至5枚,雌雄分擔孵卵12至13天,雛鳥由雙親餵食12至13天後長成離巢。

    鑑別重點
    .台灣可能見到三個亞種,東方亞種較少見。雌雄體色略異。
    .指名亞種又稱灰頭黑臉鵐,雄鳥頭、頸、胸皆為深灰色;雌鳥頭上有白色眉斑、頰線,喉及胸有灰色縱斑。
    .日本亞種(E. s. personata),雄鳥頭灰色,嘴基至腮黑色,腹面淡黃色;雌鳥頭、面略帶黃色,有黃色眉斑及黑色顎線。
    .東方亞種(E. s. sordida Blyth 1844),雄鳥與指名亞種類似,但頭頸胸帶欖綠色,腹部較黃。

    分布區域

    平地至中高海拔

    東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