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鵰Crested Serpent-Eagle

書本大小15x21公分

攝影/繪者:林勝惠
    • 特有種: 台灣特有亞種
    • 科別: 鷹科 Accipitridae
    • 屬別: 蛇鵰屬
    • 學名: Spilornis cheela
    • 鳴聲: 在空中盤旋或停棲時都會發出蒼涼的長鳴,聲如「呼、呼、呼悠-呼悠-」。
    • 別名: 蛇鷲、大冠鷲;古又名:運日鳥、曇、同力鳥、擅雞。
    • 身長(公分): 70 ~ 75
    • 食性:
    • 棲地:
    • 遷徒狀態: 普遍留鳥
    • 群聚性: 單獨或成對
    • 飛行:飛行時雙翅持續振翼,飛行路徑呈一直線,這種大型鳥進行動力飛行相當的吃力,因此常會隨時找尋上升氣流後,在空中以雙翅平伸的方式盤旋,可以節省能量。
    • 連結網址

    台灣鳥類全圖鑑

    普遍留鳥,生活於山麓至中海拔山區的闊葉林。常見單獨或成對在高空盤旋,或棲息於山區高大樹木的頂端。獵食時極富耐心,可以在固定位置上停留很久,注視著地面上的蛙、蜥蜴及蛇類獵物,伺機俯衝獵捕。獵場通常在林緣或開闊地周邊,主要獵捕蛙、蜥蜴、蛇及鼠。活動範圍廣,沒有排擠其他鳥的領域行為,反而經常受到較小猛禽及其他鳥類的騷擾。動力飛行時雙翅持續振翅,為了節省能量常會隨時找尋上升氣流,接著雙翅平伸,輕鬆的在空中盤旋。天氣晴朗的早晨,會隨著上升氣流由樹冠上盤飛起,一直攀升到雲端,盤旋時間可維持數十分鐘。1月間可見到成對的蛇鵰結伴飛行,並常有精彩的求偶行為,包括比翼雙飛、空中雙爪互抓的求偶儀式:雄鳥在空中衝向雌鳥,雌鳥則轉身,腳爪朝上與雄鳥互抓,隨後分離,或互抓翻滾掉落一段距離後分開。其他展示飛行的行為,還包括飛行中雙翅下壓抖動,以及高角度衝向雌鳥再拉起。在台灣的繁殖期為3-6月,築巢於濃密樹林的高大樹枝上,其下則藤蔓纏繞。巢為淺盤狀,由樹枝架構而成,內襯新鮮綠葉。每窩產卵1枚,孵卵期約35天;孵出後的雛鳥經60-75天始長成離巢。

    台灣都市賞鳥圖鑑

    普遍的留鳥,生活在海拔2100公尺以下山區闊葉林間,市區的山麓地帶也有觀察紀錄。在天氣良好的早晨,常見單獨或成對在高空盤旋,牠們會隨著上升氣流由樹冠上飛起,一直攀升到雲端,盤旋時間可維持數十分鐘,或棲息於山區高大樹木頂端。1月間可見到成對的大冠鷲結伴飛行,並常有精彩的求偶行為,包括比翼雙飛、空中雙爪互抓的求偶儀式:在空中雄鳥衝向雌鳥,雌鳥則轉身,腳爪朝上與公鳥互抓,隨後分離,或互抓翻滾掉落一段距離後分開。其他展示飛行包括飛行中雙翅下壓抖動,以及高角度衝向雌鳥再拉起。在台灣繁殖期為3至6月,築巢於濃密樹林高大的樹枝上,其下則藤蔓纏繞。巢為淺盤狀,由樹枝架構而成,內襯新鮮綠葉,每窩產卵1枚,孵卵期約35天。孵出後的雛鳥經過60至75天才長成離巢。

    鑑別重點
    .雌雄同色。
    .頭上有黑白斑夾雜後披的羽冠,背部暗褐色有許多白點。
    .飛行時可看到雙翼有明顯的白色橫帶。
    .胸腹部紅褐色,下腹部有白點。
    .尾羽黑色,有一白色的寬橫帶。
    .嘴鉛黑色、蠟膜黃色,腳黃色,眼黃色。

    唐詩鳥類圖鑑

    嘴尖彎曲成鉤狀,翼寬大而圓,善於飛翔,腳和趾強而有力,趾具鉤爪。性凶猛,雌鳥體型大於雄鳥。其下細分出一類專門獵食爬行類(尤其是蛇類)的蛇鷲。身長70公分,翼展123-155公分。除翱翔於高空外,也穿梭在密林中或定點捕食爬行類,偶爾也吃小型哺乳類及鳥類。台灣與大陸的大冠鷲就是典型的蛇鷲,頭上有黑色冠羽,上有白斑,暗褐色的後頸及背部有紫色光澤。

    【唐詩】飲鴆1非君命,茲身亦厚亡2。江陵從種橘,交廣合投香。不見千金子,空餘數仞牆。殺人須顯戮3,誰舉漢三章4。────李商隱〈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〉
    【註解】
    1. 鴆:音鎮。
    2. 厚亡:語出《老子》:「多藏必厚亡。」意為積聚愈多,損失愈大。
    3. 顯戮:公然殺害。
    4. 漢三章:指漢高祖入關中約法三章之一的殺人者死。
    【另見】
    白居易〈效陶潛體詩十六首〉:蝮蛇與鴆鳥,何得壽延長。
    白居易〈送客南遷〉:穴掉巴蛇尾,林飄鴆鳥翎。
    李商隱〈中元作〉:有娀未抵瀛洲遠,青雀如何鴆鳥媒。

    郭璞云:「鴆大如鵰,長頸赤喙,食蛇。」《爾雅翼》釋鴆「毒鳥也,似鷹而大如鴞也。」李時珍也引述楊廉夫的話,說鴆築巢於南方之山巖大木中,狀似貓頭鷹,聲如擊腰鼓,與鷂鷹無異。由此可推斷這種歷來令人毛骨悚然的毒鳥,其實就是蛇鷲一類食蛇的猛禽。
    《抱朴子》說鴆鳥嗜吃蛇,南方人入山工作時,都會帶著鴆鳥之喙,以辟蛇吻。萬一遭到毒蛇攻擊,可在鳥喙上刮出粉末來塗抹傷口,就能馬上痊癒。
    鴆鳥盤空時似是繞日而轉,因此又稱為「運日」。李時珍引述有一種產於南海的白鴆,形似雞而高三尺,鳴聲狀似「同力」,故名「同力鳥」,此鳥可察知躲伏於巨石大木間的毒蛇而伺機捕食。其屎溺會使所觸之石腐爛如泥,因此傳說凡是鴆鳥飲過的水池,百蟲飲之必死無疑;若有人誤食其肉,也會立即暴斃。
    據說以鴆毛沾酒可製成毒酒,春秋時晉獻公的寵妃驪姬即製鴆酒來毒殺太子申生。穆王時,還曾杖罰呈獻鴆鳥者,並下令將鴆鳥於大街上當眾焚燒。古籍中類似的記載不少,可見古人對於鴆鳥的忌諱及恐懼。
    鴆鳥嗜蛇,是否就身懷劇毒?唐朝無能子〈鴆說〉認為鴆鳥與毒蛇纏鬥時,蛇毒難免會噴染到鴆羽上,而使有心者用鴆毛沾酒來殺人。古人蘇恭也指出,鴆鳥毛羽沾酒能殺人之說,只是無稽之談。

    分布區域

    全島可見

    南亞及東南亞
    *紅色表示繁殖區,綠色表示成為留鳥區,藍紫色為度冬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