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程度積分最高的搜尋結果  第 21-27 筆,共 27 筆搜尋結果,共花了 0.007 秒
  • 松雀鷹

    雀鷹、鷂、鷹仔虎(台語);古又名:負雀、隼、鷸子、籠脫、茅鴟、擊征、題肩。

    Accipiter virgatus

    對自然環境適應性高,從熱帶雨林、季風林、溫帶針闊葉林、寒帶針葉林都可發現其蹤跡。較寬的翼及長尾有助於在樹林中穿梭及改變方向,適合在樹林間追獵小鳥為食,但也會獵食小動物及昆蟲。平常單獨活動,常佇立於視野良好、隱密性高的大樹上等待,獵物出現時即快速衝下偷襲。在高空飛行時,翼頻頻鼓動,再行滑翔。天氣晴朗時,可以看到他在空中短暫而快速的盤旋。求偶期的空中展示則為單隻或是成對在高空繞圈圈,以及相互追趕鳴叫。...
  • 灰面鵟鷹

    南路鷹(台語)、灰面鷲

    Butastur indicus

    10月間會數以千計南下過境,集結於恆春半島,空中盤旋至黃昏時分才飛降於樹林夜棲,稱之為「落鷹」;清晨時則追尋上升氣流「起鷹」,自樹冠盤旋直上雲端,順著季風至南洋群島越冬。春季北返則在清明前後,於八卦山及大肚山樹林集結夜棲。常靜棲於空曠處的枯樹或電線桿上,伺機飛撲地面獵物。以蛙、蜥蜴、昆蟲、蛇、蟹及鼠類為食。 詳全文 >
  • 黑鳶

    鶆鷂(台語)、鳶、老鷹;古又名:鷲、鶚1、鵰。

    Milvus migrans

    群聚性,出現在港口、河流、平原、湖泊、養殖場、垃圾場及道路上空巡弋,是生態上的「清道夫」,從空中尋找魚、蛙、鼠的屍體及動物內臟、肉塊,發現後緩降抓取,在空中進食,也會落於地面啄食腐屍。有時會俯衝威嚇帶著食物的魚鷹、小白鷺或牛背鷺,以奪取對方放棄的食物。飛行時振翅深而緩慢,喜在水面低空飛行,常平展雙翅滑翔。雌雄鳥同色,全身大致褐色。名列台灣「瀕危」鳥種,主要威脅包括人為干擾及農藥。有文獻指出,出現在... 詳全文 >
  • 林鵰

    鵰;古又名:鷲、鶚。

    Ictinaetus malayensis

    生活於低、中海拔山區的闊葉林、針葉林及混合林,偏好在山的稜線附近活動。常穿梭在高大樹木之間有足夠空隙的林冠層覓食,因此成熟的天然闊葉林為最適合的棲地。以林冠層的小動物為主食,重要的獵食方法是攫取整個鳥巢,以取食雛鳥或鳥蛋。長年成對生活,配偶間並不因繁殖結束而分離。求偶期會出現連續的波浪狀飛行,相當壯觀。
  • 白肩鵰

    Aquila heliaca

    台灣的過境鳥,繁殖於西伯利亞、蒙古、中國。生活於低地、河邊森林及半乾燥地帶,在低海拔的森林、高地草原及有大樹的農耕地繁殖。越冬似乎偏好濕地,棲息於灘塗空地,常立在高杆頂端遠望。主食小型鳥類、魚類和一些獸類,兼吃動物屍體。名列「易危」鳥種,原為生活在低地的鵰鳥,由於受到人類迫害及棲地喪失而被迫往較高地區生活。
  • 花鵰

    褐色皂鷲、烏雕

    Aquila clanga

    生活在接近濕地的低地森林,在高樹上繁殖,以小型哺乳類、水鳥、蛙及蛇,以及獵人遺棄的獵物為食,在沼澤、草澤上空覓食,也會在大片耕地上空活動。繁殖於西伯利亞、中國東北及蒙古;遷移時多單獨行動,主要出現於中低海拔森林以及海邊。名列「易危」鳥種,生存威脅包括干擾、棲地破壞及狩獵,對於領域中林業活動的干擾不太能忍受。
  • 熊鷹

    赫氏角鷹、鷹鵰

    Spizaetus nipalensis

    生活於中海拔森林,非常畏懼人類干擾。需鳥獸豐富、無干擾的大面積天然林為棲地,符合此條件的地區大都已畫為各種保護區,因此分布領域與保護區關係密切。以地棲鳥獸為食。原住民象徵「頭目」的頭飾就是取自熊鷹飛羽,由於傳統世襲制度式微,讓原住民爭相以擁有熊鷹羽毛頭飾為榮,成為近來本種嚴重威脅的原因之一。
<123>